小学科学课件

时间:2024-03-05 13:47:17
小学科学课件

小学科学课件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课件,课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难点、要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那么你有了解过课件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科学课件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科学课程》指出,教学应“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知识、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评价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理论依据:维果斯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脚手架”,通过“脚手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本课就以儿童原始概念为出发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学生攀爬的脚手架,最终引导学生建构“水”的科学概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即“哪一杯液体是水?”这个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对不同液体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从而解决问题。

2、学生情况:

本届三年级学生虽然初次接触科学课,但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强,对水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科学的实验方法还不熟悉。他们的注意力比较易集中,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提问敢于发言。他们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但必须以直观的有结构的材料作为依托,才能从对事物现象和外貌的描述抽象出其本质特征。

三、在教学前,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前测问卷:

(1)前测问题:“请你描述一下水的特征。”“请你说说水的用途。”

(2)从结果来看,我发现所有的学生能够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有的学生还会提到水可以流动,没有学生能说出水没有固定形状,没有学生提到水的气味。由此可见,学生对水的性质认识是不完善的,需要在本课中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帮助学生完善和补充各种认识。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也是基于日常使用水的用途而言,没有意识联系水的性质,这也是本课需要引导学生的重点问题。

四、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不同液体的过程中,发展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认识水的性质。

2、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初步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关注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自然界里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鼻闻、舌尝来对各种液体进行比较,判断出各种液体的性质。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基于以上分析,我选择了如下教学方式和手段,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哪一杯是水?”,学生通过解剖、观察与归纳的方法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观察实验分析,从而完善原有认识。

五、教学流程分析

发现探究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试着从众多物质中去找出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涉及到“观察、分析、假设、解释、交流、质疑”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让学生思考自己判断的依据,保证了学生的活动的有效性。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主动学习观察实验

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从知识点的角度考虑并没有太多的难点,但是作为学生接触科学实验的起始课,却非常重要。科学中的“观察”并不仅仅是只用眼睛看,还要用到人体的一切感官,

预测1:学生不清楚是否可以用鼻闻的方法分辨白糖水和盐水。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白糖水和盐水是否有特殊的味道,通过鼻闻的方法能否确保选择的万无一失。

预测2:能够运用鼻闻和舌尝的方法分辨出各种液体,并了解各大感官的作用。

提问:我们能不能运用刚才鉴别各种液体的方法来设计实验,得出水的特性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交流评价分享成功

教师强调小组分工合作,合理安排时间和实验顺序,保证每个同学都可以体验一次实验过程。

发给每一组一杯水和筷子学生开始实验

组内同学互相纠正错误实验方法。

学生汇报,水的特性

眼睛看—颜色——无色透明

鼻子闻—气味——无气味

嘴尝—味道——无味道

教师进一步引导,引出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最终喝到水是运用了水的哪种性质?

引导学生说出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教师引导,水没有固定形状所以可以做出倾倒的动作,所以水是可以流动的。

学以致用课后延伸

谈话:水的这些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用途。

提问:我们学过的空气的特性与水是否有重合?

你们回忆一下空气的特性是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维恩图展示水与空气的共同点)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水的特性。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更多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

[意图:促使学生认识水更多的用途,拓展学生视野]

1。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从解决生活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即“谁能分辨这些液体”这个问题展开,引导学生不同液体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掌握鼻闻和舌尝的试验方法,并确定各液体的不同性质,从而解决问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各种能力、习惯还没有形成,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教师通过提示学生要注意分工合作,合理安排顺序不断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他们能够说出实验方法,并有序的进行试验,使每个学生得到实验的乐趣,达到实验的目的 ……此处隐藏13983个字……出痕迹。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

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2.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学科学课件14

教学目标

1.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2.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3.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4.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课前准备:

报纸若干、胶带、小刀、尺子、实验报告1张、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头脑风暴

孩子们,生活中你见过的、走过的有哪些桥(板书桥)。老师也见过各种各样的桥,你想了解一下吗? (出示课件)请结合你见过的、走过的桥,根据它们的形状和特点给它们分一分类。(出示课件)

二、小小建筑师

孩子们,刚才欣赏的那些桥体现着设计者和建造者智慧的结晶,那你们是不是对他们产生了崇敬之情呢?是不是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和建筑师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你实现这个愿望。(板书用纸造一座桥)

1、那么今天我们所用的工具材料是那些呢,请看大屏幕:报纸若干、胶带、小刀、尺子,(出示课件)

2、要想完成任务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桥能跨越30厘米,宽度10厘米,载重200克的钩码(出示课件)

3、小组分工合作:

现在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出示课件)

①、讨论:从任务的字面理解,我们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②、完善实验报告上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制作(出示课件)

技术指导:

教师提问:可能会用哪些技术或要用到哪些对报纸的处理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围绕“量、裁、折、卷、粘”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提醒:造好的桥先不能过分承重和过久承重,如果压塌一次,恢复形状后载重量就会大大减少。(准备几张备用的报纸,一旦压烂了,如有时间按原样再造一座)

三、作品的介绍评价(出示课件)

1、纸桥的长、宽尺寸,承重的能力。

2、我们是怎样使纸桥载重200克钩码的,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板书 )

四、欣赏手工纸桥(出示课件)

五、小结

教师谈话:孩子们,用纸造桥,桥上还要承重200克的钩码,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你们却完成得这么棒,你们真是了不起!希望你们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谢谢,(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用纸造一座“桥”

改 形状 O ≈

结构 拱形 索桥

小学科学课件15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鄂教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第7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对地表变化的现象分析,认识地球地表运动变化的事实。并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事实依据。

3、引领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对地球地表变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假设的科学素养。

4、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准备

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地图轮廓的纸片;收集有关地表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归纳小结。

师:在前几次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表运动所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你能列举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与地表的运动有关吗?

学生列举现象:地震、火山喷发、高山盆地的出现等。

师:这些现象都是地表运动引起的。那么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呢?请大家阅读54页的一段材料。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这些地方以前是什么样的地貌?

(2)这些地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你认为我们的地表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并讨论,针对第三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二、通过资料的提供,说明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地表变化的一些现象,分析得出“大陆漂移假说”的。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有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他们的不同的观点,并且阐述了自己精彩的理由。其实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象大家刚才一样,通过认真地思考,收集证据后,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请大家阅读55页的`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

(1)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是什么?

(2)你刚才的观点和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认识到科学家提出假说的思维过程。

三、提出课外研究任务。

师: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我们了解了的科学家们是通过怎样的研究提出了这些有趣而大胆的想法。其实,地表运动带给我们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外收集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资料。同时大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相关的内容开展研究,还可以互相交流你的发现。

《小学科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