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5 11:46:28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设计1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科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观察夏天里周围的变化以及小昆虫的活动情况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会写6个生字。

课前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

2、学生搜集一些小动物的`有关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夏天的图片,然后教师导入: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小动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图上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3、师小结:这些小精灵给夏天增添了很多乐趣,书里有一首儿歌是写它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二、读儿歌,识字。

1、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有什么方法解决?

2、自由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说说怎样认识,再拼读,齐正音。

B、齐读字词。

C、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正音,再齐读。

三、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齐读,并口头组词。

2、指名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并互相提醒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

3、重点指导书写“蚁、空、前”,教师作范写。

4、学生练习写字(每个字写一次),再展示书写作业:互评与师议结合。

5、过渡: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宝宝,也学会写了,老师把它们放回课文,你还能把它们认出来吗?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好吗?

四、学习课文,发现规律。

1、指名读课文,正音。(指2人读)

2、自由读文,找找儿歌里写了有哪些动物,把小动物的名字画出来,想象它们在哪里干什么,自己加上动作表演给小组的同学看。

3、学生读文理解,师巡视。

4、指名汇报所得,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小动物的名称,并指导学生表演来理解句意。

5、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1)齐读板书。

(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

(3)“虫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小动物)

6、你能再说说还有哪些带“虫字旁”的字吗?(师适当板书)

7、拓展:学着儿歌的格式仿写:哪些动物在哪里干什么。(以小组为单位)

8、齐读儿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也看到了很多小动物在活动,你们喜欢它们吗?这么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应该要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知道吗?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也去观察一下其他小动物是怎样活动的,把你看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

语文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3.能力目标: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

2.在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快乐的体验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唱准并掌握带附点和空拍的节奏:

①。 ×○ ×○ ∣××× ××∣

②。 ×。× ×× ∣ ×× × ∣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道具筷子、音乐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师生问好

2.师:请听一段音乐(放录音《我从草原来》)师配乐朗诵:蓝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马儿壮,羊儿肥,这里风光好。听着美妙的音乐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美丽而辽阔的大草原上,这里有成群的牛羊,这里有美丽的草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草原的魅力吧。

二。走进草原

1.听音乐《草原上》欣赏草原风光,并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你能看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吗?(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洁白的毡房、成群的牛羊)

2.你们能看出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生:蒙古族)

师:你们真聪明!

蒙古族的意思就是永恒之火,也有一个别称: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都生活在美丽富饶的蒙古大草原上,那里的牧民还会骑马、摔跤、射箭、挤牛奶呢,而且他们还非常的能歌善舞。

三。学跳筷子舞

1.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眼中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我看到有些同学似乎有些怀疑,那就让老师当一回小牧民给你们跳一段《筷子舞》吧。

2.师:刚才我跳的筷子舞你们喜欢吗?(生:喜欢)筷子舞是蒙古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筷子舞。

3.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 ……此处隐藏24299个字……>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简介

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无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集》。

三、题目解说

1.关于东阳:浙江东阳县。与作者算是同乡(同一个省)。

2.关于马生,马君则。“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马君则是作者同乡人,在京城太学里读书。作者到京城后,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过作者,并写了长篇书信作为见面礼,文笔十分畅达。作者和他探讨学问,他语气平和而且神色谦逊。还对作者说他小时候用心学习非常勤奋,这真是个好学的青年。现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亲人,作者因此讲了自己求学的艰辛来勉励他。

3.关于“序”。这是一种文体,并非“序言”。序分为书序和赠序。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始于唐朝,唐宋以来,文人在送别时,常常以诗文相赠,有人把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再作一篇序,就称之为赠序。后来,尽管没有什么诗文,只写一篇送别赠言的文章,也叫赠序,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本文就是一篇赠序。

四、背景介绍

洪武十一年(1378年),作者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义乌)到应天(现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同乡晚辈马生拜见自己后所写。

五、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文朗读

六、再读课文,抓住重点字词意思,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七、作业设计。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合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3.媵人持汤沃灌。灌通盥,盥洗,洗手。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含义。

1.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古义:我。今义:多出的,剩下的。

2.录毕,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液。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三)解释下列点字词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2.弗之怠。怠:放松,松懈。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

4.俟其欣悦。俟:等待。

5.缊袍敝衣。缊:旧絮。

6.礼愈至。至:周到。

7.腰白玉之环。腰:名作动,腰佩。

8.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9.尝趋百里外。尝:曾经。

1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最终。

1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

12.余因得遍观群书。得:能够。

1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

(四)解释虚词“以”字的不同用法:

1.以衾拥覆(介词,“用”)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拿”)

3.家贫无以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4.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5.补充: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经历:艰辛、艰难。

2.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假借和笔录。

3.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些叙述中,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参考意见: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4.课文第二段主要从哪些方面写拜师求学的艰辛?

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5.本文在内容上突出使用了什么手法?并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意见:对比。如: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形成对比,用富家子弟的的穿着与自己的贫困形成对比,求学的艰辛与自己的执著形成对比。突出学问、成就必须来自于勤奋刻苦的努力。

6.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极力渲染求学的艰辛。

7.作者远道求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的方式?

参考意见:这是一种尊师的表现,但最好能师生平等互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二、总结

同学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朱熹也说得好:业精于勤荒于嬉。趁青春年少,努力学习吧!

三、作业设计

创设情境对话。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B、“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