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1
本课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课前除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现成的晶体观察材料之外(食盐味精白糖),还应制作准备些通过水分蒸发而结晶出来的晶体,这样的晶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盐结晶过程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结晶过程较长,所以要提早一两天准备。
在让孩子们分组观察食盐、味精、白糖、食用碱晶体时,我一开始没有发放大镜。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先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交流以后再发放大镜,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并再次记录,再进行对比。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学生自己先尝试总结晶体的基本特点,我再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对味精、白糖是“有规则外形”比较肯定,但对食盐的规则外形意见不太统一。有人说是圆球形,有人说是正方体的,有人说是块状......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盐小而潮,学生观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颗食盐晶体,再因为这些食盐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状看上去是不够规则。这里我庆幸自己在课前有比较充分的准备,不然很难给到学生合理的解释。另外,孩子们“好吃”的天性,尽管我课前一再强调科学实验试剂不管是什么东西一律不能放进嘴里,可他们一看到这些调味品就按奈不住地往嘴里放。为了帮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以后的课前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制作出晶体部分,因为需要加热,考虑到实验安全性,我改为利用的视频来做演示。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了晶体特征后,应结合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晶体图片。
制作一个大晶体,有一定难度,我用小视频演示了制作过程后,将其作为拓展活动,作为一个加分作业布置给学生课外制作。本节课学完孩子们还是很疑惑,那到底如何判断什么是晶体?这个问题孩子们中学会深入分类学习,所以我没有过多解释。毕竟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还是带领孩子们学着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微小事物。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2
1.学校食堂也可以成为保障实验材料的后备资源。课前准备充足,学生实验积极性高,实验效果明显。
2.本课三维教学目标侧重在知识和情感方面。智育与美育并举,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体验。
3.重点:放在肉眼直接观察四中晶体,和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难点:肉眼和放大镜的观察对比,以及学生记录和表达。教师采用语言引导和PPT直接演示。
4.实验仍以小组实验为主,但我发现我自己有一个缺点,容易忽略小组公平问题。“弱势”学生看不到或者不愿意主动去看。我对该类型学生未及时关注并采取措施。后续,我准备向教研组需求力量支持,问问该如何解决,并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
5.学生反馈,在这一课,我处理得太简单粗暴了。仅仅是让个别小组代表起来叙述,并没有达到小组鉴赏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相似课堂应该要注重小组活动后的阐述表达方式,并留足时间。
6.这学期进一步完善明确了课代表、小组的任务分工,以及相互配合。每一周一个小组负责课前实验准备,课后实验整理,实验室清洁。课代表协调教师和值周小组,专门并备上专门的记录清单。以便为期末成绩提供凭证,整个学期形成闭环。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3
本课的教学我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我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并再次记录,进行对比。这样使学生对放大镜下的晶体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晶体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晶体的特征:晶体是有几何规则的外形。“你知道这些晶体是怎样制作的?”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我让每个小组的材料员领取相应的材料,分组做蒸发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每个组都得到了食盐晶体。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学生想制作更大的晶体的欲望,课堂上无法满足,我只能让学生一是看课文制作大晶体的介绍,二是向学生介绍有关制作大晶体的方法,播放一些制作大晶体的课件。
课堂上还让学生观察一些矿石晶体标本,学生对晶体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学生知道了晶体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立方体的,有金字塔形的,有像一簇簇的针的……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4
本课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课前除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现成的晶体观察材料之外(食盐味精白糖),还应制作准备些通过水分蒸发而结晶出来的晶体,这样的晶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而这些晶体的制作,教师应早做准备,如果靠自然蒸发,盐结晶过程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结晶过程较长,所以要提早一两天准备,以免影响教学。
在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时,应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通过控制放大镜的发放来保证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然后再安排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活动,并再次记录,进行对比。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放大镜下的晶体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味精、白糖是“有规则外形”比较肯定,但对食盐的规则外形比较怀疑,因为在放大镜下,食盐晶体颗粒并没有如此规则的形状结构,这是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盐小而潮,学生观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颗食盐晶体,再因为这些食盐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状看上去是不够规则。这里应该肯定学生的发现,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将后面“制作晶体”的教学内容提上来,制作一杯饱和浓盐水,然后滴在玻璃片上进行加热,制作出食盐晶体。这样的食盐晶体,就比较有规则,并且细节特征更加明显。考虑到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就只制作一个食盐晶体,课外要求学生依此方法制作白糖、味精等晶体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了晶体特征后,应结合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晶体图片,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像雪花晶体这种越是奇妙而漂亮的,越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晶体的观察兴趣。对于矿石晶体,可以结合学校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加深认识。
制作一个大晶体,有一定难度。作为拓展活动,也就有弹性了,学生能在课外制作出一个大晶体,就给加分。其实,我们买来的海蜇皮中,经常就有大块的食盐晶体,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给学生看一下,激发他们制作大晶体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