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12-25 11:29:5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8篇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

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

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

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

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

教师说明:水平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教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③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讲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垂直射线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在垂直射线上方要注明单位

④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教师讲述:为了准确地表示各个数据,还应在每个直条的顶上注明数量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1005670,是1。5倍)

教师提问:对照统计图和统计表说一说,用哪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 (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此处隐藏5477个字……/p>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先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所列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还有别的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再请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这个学生说出另外一种算法,教师再把这个学生所说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如:

(5十3)4 54十34

教师:第一个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个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二个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5十3)4=54十34

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

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十7)6 186十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

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教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

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 20(15十9) 20xx十209

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

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

2.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

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

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时板书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班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 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 c=ac+bc

等号左面(a+b) 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面ac+bc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十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

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十1527,提问:

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6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在(32十25)4中,两个数的和指的是什么?同一个数相乘指的是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应该等于哪两个数分别同4相乘再相加?

第一小题的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乘法分配律,32与25的和乘以4,应该等于32与25分别乘以4再相加,所以两个方框里应该分别填32和25。)

第二小题应该怎样填?根据什么运算定律?(根据乘法分配律,64与12的和乘以3,应该等于64与12分别乘以3再相加。)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 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笼统、比较、归纳等能力。

3. 使同学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过程

一、 悬念激趣,启迪猜测

课件出示:南京市上元小学师生为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的贫困学校,首次捐款5844元。

让同学分别判断5844是不是2、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结合同学的回答,板书:2、5的倍数看个位。

师: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所贫困学校,不计算能判断每所学校得到的钱数是不是整元数吗?

生:我认为每所学校得到的钱数不是整元数,因为5844的个位是4,不是3的倍数。

师:你猜测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生:我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师:同意他的猜测吗?(同意)

师:他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来继续研究。

出示1~99的数表,让同学找出3的倍数。

师:考虑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

同学从不同角度举例否定上面的猜测。

师: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哪些数字?

生:3的倍数的个位上可以是0~9中任何一个数字。

师: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能不能只看个位?(不能)

师:究竟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研讨:“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同学的生活较远,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同学学习这一课的基础。教师从同学的已有基础动身,设计了捐款献爱心的情境,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同学进行猜测,设置了“陷阱”;通过让同学观察100以内3的倍数,引导同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否定了猜测,引发认知抵触,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感受新知的发生过程,明确新课要解决的问题。]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